Board logo

標題: 美陆军上校对志愿军的惊人评价 [打印本頁]

作者: 本体中人    時間: 2013-11-20 20:36     標題: 美陆军上校对志愿军的惊人评价

     原美国陆军第二步兵师5117团指挥官、上校约翰·马丁在回忆朝鲜战争时说:

  在朝鲜的这段时间里面,我终于懂了什么是:真的无法战胜!
  我参加的太平洋战争中,与日本军队交手,已经不是一次的事情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与防御,虽然表面上看似十分凶猛,实际上却是一种无助的歇斯底里的最后发作!
  而在朝鲜战争时期,我看到了另外一支完全不同的亚洲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是一支依靠“精神力量”的武装,一次又一次挫败美国将军们制定的“宏伟计划”。他们难以对抗,兼顾了“无畏与鲁莽”的特征;装备很差,大多数都是二战时期日本军队遗留的产物,到后期才装备了约13个师的苏式装备。然而,对比日本军队,他们却是一支具有强悍冲杀力量的队伍。日本军队所具备的一切,中国军队完全具备;而日本军队不具备的,却正好是中国军队最难以征服的特性。
  秋季反攻之前,中国军队对于我们与联合国其他军队,采取了类似歼灭中国前政府军的手段——“分割包围,逐一消灭”。但是,中国前政府军,无论是能力还是装备,都不可能与我们来比较。我们的一个步兵团遣出,会有约1个联队的战术空军、100—300门的远程精确打击火炮的协同支援,大多数参战的美国军队都是来源于前次战争的“剩余产物”。而中国军队只有间断性的地面炮火支援,同时还必须躲避我们的空军打击。因此,中国在这个阶段采取的“包围战术”根本不可能实现,我们获得了秋季战役的前期短暂胜利。
    但是,中国军队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战术。他们到处跑动,利用我们与联军之间部队行进速度差的缺陷,制造消灭我们的战机。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通常情况下,我们经过空军侦察发现中国军队后,便会以正规编制作战序列快速开往。但是,我们的联军部队前进速度并不能与我们同步。因此,这在局部造成了十分适合中国军队作战习惯的“单兵团冒进”。
  在仁川登陆后,我军将50万朝鲜军队合围。而被合围的朝鲜军队,战斗力低下,精神溃散。我们以为可以“全面歼敌与快速进攻”。结果我们错了。在靠近中国领土地段,我们缺乏必要的警觉,前沿侦察队也受到了中国军队的迷惑——他们不断在丹东等地纷纷撤出部分 “警卫部队”——这让我们以为中国人已经被我军实力所震撼。但是,实际上他们在做一种“交换战术”,把作战实力不足的由民兵改编的部队,悄悄替换成中国内地具备战争实力的优势军队,准备对我们实施“突袭”。


  资料图:志愿军挺进长津湖途中

  在这次战争中,我们品尝了“耻辱”的味道。麦克阿瑟的确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但是,他把与日本人作战所获得的经验与见识,运用到中国人身上,这是极端错误的。日本军队不能与中国军队比较。前者是在一种近乎疯狂自杀的理念驱使下的作战,他们无所谓战术和装备,只要敢于自杀就可以。但后者则是为了体现自己的战术价值而去拼杀,虽然他们的伤亡很大,但是,能够在极端落伍的装备下击溃一支完全进入“装甲合成化”理念的世界军队,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更加“荣耀”。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第20军、第27军和第26军与美国海军陆战1师狭路相逢,惨烈交手,史称“长津湖战役”。美国战史将之称为“最艰苦的战役”,也称为“被遗忘的战争”。
  这场战役是整个朝鲜战场局势被彻底改变的重要拐点,美国人试图在1950年的圣诞节前夕发起“结束朝鲜战争总攻势”的计划破灭。
  这是一场在超出了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武器装备对比悬殊的非常规战争:中国人穿着单薄的服装,拿着简陋的武器,饥肠辘辘,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无休无止地冲锋,冒着美国人猛烈的轰炸和密集的弹雨,勇往直前。
  这场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尽管在网上或者关于朝鲜战争的历史书、回忆录中出现过,但都是一笔带过,济南军区创作室专业创作员王筠的《长津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还原这段历史的大型文学作品。
作者: 本体中人    時間: 2013-11-20 20:36

风停雪住,曙光再次降临在长津湖。

  苍白无力的日头慢慢升起到群山上以后,里兹伯格的部队开始往1081高地运动。昨夜的风雪彻底扫荡了长津湖地区所有的崇山峻岭,使得整个山区的面貌发生了显而易见的变化。

  原有的积雪被狂风吹得无影无踪,而前进的道路又被新的积雪所覆盖,陆战队走走停停,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1081高地的山脚下。高地上静悄悄的,寒冷的阳光洒在雪原上,视野之中是一片阴森森的银白。没有枪声,没有喊声,也没有黄蜂般飞舞的手榴弹弹雨,大地上一片安详。

  里兹伯格团长有点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安详过于反常,中国人的无声无息也叫他摸不着头脑。以基本的常识而言,中国人不可能不向1081这个最后的关隘派出阻击部队,他心里想也许有不同寻常的事情要发生。里兹伯格命令他的陆战队员加倍小心,占领山头上的阵地。

    1950年11月打响的长津湖战役,中美两军都面临极度严寒的考验,双方因冻伤造成的伤亡均超过了战斗伤亡。图为长津湖地区作战的美军陆战一师。



  美国人终于小心翼翼爬上了山头,他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积雪覆盖的堑壕之中是一具具中国军人僵硬的身体,他们一个挨着一个趴在自己的战斗位置上,有百十号人,都据枪而待,枪口全都指向下面的道路,那是陆战队将要经过的地方。这些中国人的衣着都非常单薄,没有大衣,多数人还戴着单帽、穿着单鞋。冰雪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了寒霜,每个人的眉毛胡子上都挂着密集的细小的冰凌,微风拂过,铮铮有声。

  阵地上的中国人好像都睡着了,听任美国人来到他们的身旁而无动于衷,他们就那样趴卧着,每个人的武器都已冻结在自己的手中,而每个人脸上又是那样得神态端详。

  里兹伯格听到陆战队的报告以后也爬上了1081高地,他为同一幕景象所震撼。这就是与他们鏖战了20多天的中国军队,就是层层包围着他们、一波又一波不断向他们进攻的中国人,就是这些人,他们宁愿冻死也决不放弃自己的阵地。

  这是些什么人啊?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们为什么如此顽强,为什么具备着这样非同寻常的意志力?

  里兹伯格微微并拢的手指在钢盔的边沿上碰了碰,对着静静趴卧在阵地上的中国人行了个庄重的军礼。

  史密斯的陆战1师至此全部撤离了冰雪长津,他虽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毕竟还是成建制将海军陆战队从中国人的层层包围之中撤了出来。史密斯在暗自庆幸的同时也仍然心有余悸,他知道他是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才离开的这个地方。

  人声鼎沸的兴南港,史密斯少将为战死的陆战队员们举行了最后一次葬礼,200多名僵硬的士兵被集体埋葬在他们即将放弃并永远也不会回来的脚下的这个地方。

  上百艘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舰和船坞登陆舰等大大小小的舰船停泊在港口和附近的海面上,头顶上是成群结队的F-84和海盗式战斗机。远东空军以及美国海军的战术战斗机在此期间的战斗支援保有架数创造了新的纪录,12月1日为230架,12月10日为360架,12月16日为318架,12月23日更是达到了空前的398架。

  美国海军第7舰队、第90特混舰队也倾其主力保障陆战1师及其第10军的海上撤退行动,舰炮把成吨成吨的钢铁倾泻在元山和兴南港的外围,以阻止中国军队的追击,短短几日就发射了6万余发炮弹,其火力猛烈的程度超过了三个月前的仁川登陆。

  在强大的海空力量的协同保障配合支撑下,阿尔蒙德第10军的10万余人(包括陆战1师、美7师残部、大韩民国第1军团)和98000人的难民以及17500辆汽车、35万吨作战物资得以顺利从海上撤离。最后,史密斯下令用400吨炸药炸毁了兴南港及其不能运走的全部剩余物资,在火山喷发一样的黑云烈焰中驶离了他一辈子也难以忘怀的朝鲜的东海岸。





歡迎光臨 仙真论坛 (http://xianzhen.freebbs.tw/) Powered by Discuz! 5.0.0